前幾天聊到店長有多年前的比賽茶和陳年老茶,不少茶友來信問價格怎麼賣。跟大家說聲抱歉,比賽茶要放20年才賣,然後店長「沒有賣陳年老茶」。
三級警戒解除,不過店長還沒有打疫苗,這幾天還是待在家看奧運。看比賽時當然要泡杯茶來喝,東找西找,找到一包珍藏的2009年大禹嶺高山茶,海拔2700公尺,真的是超級好喝。那片茶園已經被砍除,店長這包茶說不定是全世界最後一包呢!
再來一個店長常被問的問題:「高山茶可以泡幾次」。這個問題滿難回答的,因為濃淡很主觀,有人泡4次還是覺得味道很好,店長這種嘴刁的,回沖個兩次就覺得無味。
俗話說「不苦不澀不成茶」,意思是茶類多少都會苦澀。茶的澀味主要來源自兒茶素,兒茶素中的成份同時也帶來香氣及甘味,如何去除茶的澀味同時提高香氣及甜味,就成為製茶師最大難題。想減少茶苦澀味,主要從挑選茶菁原料及製作方法下手。
店長這幾年都有採購「嫩採茶」,像2021年的番仔田春茶就是。這幾批茶品質很好,結果養出幾位客人每年都指定嫩採茶。為了避免誤會還是要強調,茶葉嫩採易苦澀,買茶還是建議買成熟葉。
沒有如願解除三級警戒,但疫苗短缺下,不到2個月「微解封」,也值得台灣人給自己掌聲鼓勵了。
直接破梗講答案,並沒有。高海拔茶葉沒有一定比中低海拔茶好。茶商間流傳的說法:「茶葉好壞海拔佔二成,茶園管理二成,天候佔四成,剩下二成看製茶技術。」就像考聯考,比的是總分高低。
這一、兩年蠻奇怪,東歐突然出現很多訂單,像是捷克、波蘭還有立陶宛。要先謝謝立陶宛,前幾天贈送台灣2萬劑Covid-19疫苗,真是好珍貴的禮物。
疫情影響,原以為六月業績會很差,沒想到之前寄給客人的茶樣回購率超好,加上國外客人捧場,業績反而比去年提升。不過最讓店長驚奇的,是六月底的一篇喝茶可預防covid-19(新冠肺炎)新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