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葉壺,是紫砂壺中的經典壺型,最大特色為壺身有荷葉形。壺蓋上常有青蛙,又稱青蛙荷葉壺。另有蓮藕、蓮花等款式。荷葉壺的創始者,即為近代紫砂宗師蔣蓉,她的「青蛙荷葉壺」,已成紫砂壺經典作品。
水平壺是宜興紫砂壺,光貨類壺。南方福建、廣東喜歡用小壺泡茶,但小壺水易冷、葉不易散開,所以要把茶壺放在瓷碗中,並在碗中放熱水來保溫。但這樣也有缺點,一是熱水會跑進小壺中,且壺容易翻掉。為了讓壺穩定、並讓外水不易進入,就設計出紫砂水平壺。
洋桶壺是紫砂壺常見壺型,於清末民初首創,特色為造型簡潔、線條流暢、方便好用。早期是紫砂壺熱門的外銷壺型,銷售至南洋、東洋等地。著名的洋桶壺名家有王石耕、顧景舟、儲銘、俞國良、吳雲根、王寅春等人。
順竹壺以竹為創作元素,竹節、竹葉、竹段,將竹子形像融入紫砂壺中,是非常具有雅趣的紫砂壺型。近代最具價值的順竹壺,當屬一廠時期白標方圓牌順竹壺,非常具有收藏價值。
供春,明正德嘉靖(公元1522年~1566年)年間人,又稱龔春。傳說是紫砂壺的始祖,也是第一位做紫砂壺出名的人。
漢君壺是紫砂傳統壺型,源於曼生壺中的扁石壺,樣式和曼生壺類似。早初壺型稍嫌笨拙,後經過不斷改進,清末民初時定型成現今的漢君紫砂壺樣式。
漢鐸,即漢朝之鐸。鐸是一種似鈴的樂器,外型如鐘如筒,相傳漢鐸壺創作元素由此而來。清末梅調鼎是紫砂壺名家,他製作的一把壺,壺身有漢鐸兩大字,並有釋文「以漢之鐸,為今之壺,土既代金,茶當呼荼。」被認為是漢鐸壺之創始。
合歡壺,相傳是兩位紫砂大師-陳曼生及楊彭年所創。最大特色為壺身由兩器皿對合成壺,因此取名合歡,意為合而則歡之意。紫砂合歡壺為傳統壺形,外型看起來簡單,但製作困難,因此流傳較少。
傳爐壺,又可稱四方傳爐壺,是紫砂壺的傳統壺型。一般認為,造型元素來自道家煉丹用的丹爐。其特色為圓中帶方、方裡有圓,壺嘴為三彎嘴,底為四腳。最有名的傳爐壺,為俞國良製四方傳爐壺。